数据分析的 5 项演绎原则

你好,我是林骥。

鲁迅曾经在《论辩的魂灵》中,写过这么一段话:

你说甲生疮。甲是中国人,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。

既然中国人生疮,你是中国人,就是你也生疮了。

这是在讽刺当时很多人的论辩逻辑。

在今天,依然有很多人会犯一些逻辑上的错误,比如说:

做好数据分析需要会使用一些工具,小明会使用一些工具,所以小明能做好数据分析。

但是,会使用一些工具,并不代表就能做好数据分析,这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。

那么我们应该如果避免出现类似的逻辑错误呢?

下面介绍演绎思维的 5 项基本原则,希望能帮助你建立更加严谨的数据分析思维。

在讲这些原则之前,我们先理解三个基本概念,为了方便区分,分别采用蓝色、橙色和灰色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:

(1)大项:一般是指大前提和结论的谓项;

(2)中项:是用来联系大前提和小前提的概念;

(3)小项:一般是指小前提和结论的主项。

原则 1. 不要出现第四个概念

演绎思维一般由大前提、小前提和结论组成,简称「三段论」,其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,如果有第四个概念,那么就有可能出错。

比如说:

大前提:中国人勤劳勇敢

小前提:小明是中国人

结论:小明勤劳勇敢。

在这段话中,似乎只有「中国人、勤劳勇敢、小明三个概念,但前面的「中国人」是代表整体的概念,而后面的「中国人」其实是指一个中国人,出现了第四个概念,所以结论是站不住脚的。

原则 2. 中项要能向外延伸

如果中项不能向外延伸,就不能在大项与小项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,因而就得不出必然的结论。

比如说:

大前提:一部分中国人很有钱

小前提:小明一家人是一部分中国人

结论:小明一家人很有钱

虽然小明一家人是一部分中国人,但不一定是很有钱的那一部分中国人。

原则 3. 大项和小项都不能扩大

如果大项或小项代表的范围一旦扩大,那么得出的结论就未必正确。

比如说:

大前提:运动员需要锻炼身体

小前提:小明不是运动员

结论:小明不需要锻炼身体。

事实上,运动员只是「部分」需要锻炼身体的人,不能扩大到「全体」需要锻炼身体的人。

原则 4. 前提都为否,结论不必然

如果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否定句,那么无法得出必然的结论。

比如说:

大前提:小明不是运动员;

小前提:小明不是数据分析师;

结论:?

在这段话中,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否定句,所以得不出什么必然的结论。

原则 5. 前提有一否,结论必为否

在大前提或小前提中,如果有一个是否定句,那么结论就是否定的。

比如说:

大前提:人不是草木;

小前提:小明是人;

结论:小明不是草木。

在这段话中,因为大前提是否定句,所以结论也是否定的。

最后的话

正确的思维能力,是做好数据分析的必备条件,这也是很多人相对比较欠缺的一种能力。

在平常说话的时候,我们可能不知不觉中就运用了演绎思维,比如说:

销售目标完成率 108%,业绩表现很好。

这句话背后隐含了一个大前提:销售目标完成率超过 100% 的业绩表现很好,默认大家都知道这个前提,所以我们通常不用说,大家也都明白。很多数据分析的结论,其实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出来的。

要想成为一个有洞察力的人,就要多思考,多研究,多实践,通过刻意练习,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。

 

数据分析的 5 项演绎原则

长按下方的二维码,关注林骥的公众号,更多干货早知道。

数据分析的 5 项演绎原则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海报
数据分析的 5 项演绎原则
你好,我是林骥。 鲁迅曾经在《论辩的魂灵》中,写过这么一段话: 你说甲生疮。甲是中国人,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。 既然中国人生疮,你是中国人,就是你……
<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