询盘+购物双轨道:AI带来的新转化机会与把握策略 | 已有案例
这周不拍视频了,来写文章。
这次有两则内容,一则是分享下 AI 带来的几个询盘案例,并有一些AI 实现询盘转化的分析和策略,是 B 端的转化机会;第二则是今天刚看到的新闻,ChatGPT 将加入购物功能,算是 C 端的转化机会。
【B端】AI 带来了部分询盘
之前文章提过,AI 使 SEO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零点击,即用户只是搜索,并不点击搜索结果,使 SEO 和 SEM 流量受到较大影响。
不过从最近的情况来看,AI 也逐渐成为一个流量入口,并带来了实际的询盘转化。上周几个朋友都提到,从 ChatGPT 等 AI 工具中获取到了询盘,如下图。
分析
背后有 2 个原因:
-
用户开始使用 AI 来获取信息,寻找解决方案,比如了解产品信息、获取品牌、做品牌对比,做客户背景调查等 -
独立站等网站内容被 AI 抓取,并在 AI 答案中被展示给了用户,尤其是品牌
我整理了AI 的营销路径,并跟 Google 的营销路径做了对比,如下图:
两种路径的对比:
|
|
|
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结论:
-
搜索引擎营销路径是基于用户的主动搜索,并通过搜索结果的链接引导用户访问网站,有清晰的漏斗转化流程 -
AI 营销路径是基于用户对话,用户在 AI 对话界面连续获取信息,甚至产生初步决策,再通过更直接的路径访问官方网站。这种方式可能会缩短用户决策周期,也给品牌带来新的挑战。 -
随着 AI 的发展和普及,营销人员需要同时优化这两条营销路径,确保在这2个核心路径下都能有效触达目标用户。
怎么做

如何建立 AI 营销路径,我初步整理,有以下几个方向。
-
【广发布】独立站、社媒等平台的内容发布
-
确保内容在独立站等多个平台发布,增加内容被 AI 收录的几率,也可以覆盖近期比较火的 UGC(reddit论坛)、YouTube 平台。 -
内容形式的多样性,除了产品详情页,也可以发布 Blog 文章、FAQ、视频等内容,这些都会被 AI 抓取 -
添加结构化数据,如 Schema 的产品信息、FAQ、评论评分等,方便被 AI 分析和识别
-
【重宣传】多表达自己的核心优势,内容中体现 EEAT 的 4个方向
-
通过专业内容展示经验(Experience)、专业(Expertise)、权威(Authoritativeness),最后建立可信度(Trustworthiness) -
注重内容的原创和独特,增加 AI 收录和引用的几率 -
将品牌和核心价值主张插入到各类内容中,确保品牌能伴随内容曝光 -
品牌要有清晰的独特定位和核心优势
-
【全流程覆盖】注重用户决策的全流程覆盖,
-
根据用户决策流程来创建对应的内容,不光是品牌搜索时保证排名,还需要往前覆盖,在品牌对比、品牌推荐,在产品搜索和问答阶段也有相关内容覆盖。 -
创建 FAQ 内容,覆盖用户的提问模式,尤其是品牌相关的问题 -
针对"best"、"top"、"vs"等比较类关键词创建内容,提高在AI推荐阶段的曝光
-
【建品牌】建立品牌,把握品牌流量,注意长期品牌价值
-
系统化建设品牌知名度,让 AI 记住你的品牌 -
不光把握核心品牌词,还要把握「品牌+产品」、「品牌问答」的关键词 -
确保品牌相关信息的一致性,降低 AI 混淆或错误引用

⬆️就是某个品牌的相关问答搜索,需要及时覆盖。
注意
另外还有几点要注意:
-
AI 营销路径中的数据还不够完整,无法监控到整个流程,营销人员需自建跟踪机制(如GA配置) -
AI 应用还是初期,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熟,要保持耐心并持续实验优化 -
由于需要模型训练,AI 的数据更新还有滞后性,要持续输出才能被 AI 记住并曝光
【C端】ChatGPT 将加入购物功能
今天刚发布的新闻:“OpenAI 今天宣布,用户即将能够通过 ChatGPT 购买产品。无论是否登录,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由 AI 驱动的搜索查询购物按钮。购物者将无法在 ChatGPT 内部结账,而是会被重定向到商家的网站完成交易。”
购物功能如下图所示:
上图中的商品模块有点类似 Google shopping。
对跨境电商卖家来说,这意味着AI 将成为搜索引擎之后的新入口,AI 路径也将成为必不可少的营销路径,需要尽早关注并提前布局,比如结构化数据的添加、商品描述和卖点的丰富、商品的各项数据和用户评价的重视。
总结
AI 在影响搜索生态的同时,也带来了询盘和购物的双轨道转化机会。作为营销人员,要认识到挑战,也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,把握新的机会。
-
短期内,可以添加结构化数据、跟踪 AI 数据等,优化 AI 的核心流程 -
长期内,要建立 AI 营销路径,建立 AI 中的品牌宣传
最重要的,还是要保持学习和开放的心态,现在只是早期阶段,未来会有更多新技术和变化。
阅读剩余
THE END